家门口停车不再难,手机小程序搜一搜找停车月卡,车位套餐下单就能用……近年来,观湖街道鹭湖社区携手捷顺科技、捷停车平台打造“停车+”生态综合体,大力缓解“停车难”问题,悄然改变居民出行体验。
去年9月,观湖街道与本土智慧停车企业捷顺科技及旗下捷停车平台,联合在鹭湖社区试点推出了“错峰共享+停车优惠”便民服务,首批上线10个停车场超1000个闲时车位资源得到释放,为社区居民和办公人员提供便捷、优惠的停车服务。如今,鹭湖社区错峰共享停车项目已面向居民服务了一年,效果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错峰共享缓解停车难
观湖街道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让市民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通过与捷顺科技和捷停车平台合作,实现停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打造“停车+”生态综合体。鹭湖社区拥有住宅区、工业园区和公共设施,不同业态的停车需求存在明显的“潮汐效应”——工作日白天工业园区车位紧张,晚间则出现大量空置;住宅区正好相反。
针对这一特点,鹭湖社区与捷顺科技、捷停车平台紧密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车位流转调度等方法,从区域停车位存量上找空间,缓解“停车难”问题。项目运营方捷停车平台通过停车数据底座及错峰共享大数据模型,为每个停车场“量身定制”共享方案。写字楼和工业园区的闲置车位在晚间和周末向周边居民开放,而住宅区白天闲置的车位也可为前来办事的市民提供便利。
“我们不仅提供了技术平台,还配备了专业的运营团队。”捷停车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运营专家与街道办频繁联动,定期走访盘点车位数量并了解日常停车情况,向辖区居民有效宣导错峰共享服务的价值与好处,同时也结合“AI+停车”智能经营建议,按需优化线上套餐以加大引流效果,不断优化车主服务体验。
运营数据“账单”见成效
“过去下班最头疼的就是找车位。现在提前在手机上买好停车套餐,车直接开进园区,充电和停车一起解决,省心又省钱。”家住鹭湖社区的刘先生已经在“捷停车·车位优选”平台办好了连续3个月的夜间停充月卡。
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据统计,鹭湖社区错峰共享停车项目上线以来,辖区内的10个车场已经服务了450余名车主,像刘先生这样不断复购套餐、长期享受错峰共享停车服务的车主就占了80%。
车主可用微信搜索“捷停车”小程序,点击下方导航栏的“车位优选”,也可以直接在共享停车场内扫一扫场内张贴的小程序二维码,进入“捷停车·车位优选”服务平台,根据已授权的定位信息自动搜索附近合作停车场提供的共享停车套餐。更让居民高兴的是,因为错峰停车套餐只停放闲时时段,停车费比全天停车优惠不少。
记者了解到,鹭湖社区辖区内已上线错峰共享服务的项目运营颇具成效,据项目运营方的统计数据,目前月均订单约770笔,月成交金额达7.5万元。参与试点的停车场都获得了“从场到位”的精细化车位运营升级,不仅大幅提升停车场管理效能,为车主提升停车体验,还获得了额外的停车场经营收益,部分商业项目还能带动商户的消费活力,实现“停车+购物”的流量转化。
观湖街道鹭湖社区携手捷顺科技、捷停车平台打造“停车+”生态综合体,盘活上千个闲置停车位,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径。现在“鹭湖共享模式”已经被逐渐复制到龙华区其他片区,共享停车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民的出行体验也正获得提升。
龙华新闻记者 宋彪 通讯员 周兰琼 曾玉儿/文 记者 陈建华/图
■龙眼短评
智慧城市的温暖变现
龙华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区,停车位是毋庸置疑的稀缺资源,欲缓解“停车难”,在资源数量难以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唯有进一步提升车位利用效率。而鹭湖社区“错峰共享+停车优惠”模式,正是基于实际情况、利用创新手段推出的有效实践。
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存量车位的精准调度与高效流转,将传统的“车位所有权”思维转变为“使用权优化配置”,为智慧城市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该模式的成功,凸显出两个关键点:一是数据驱动决策,依托大数据分析不同业态的潮汐需求,实现资源与需求的时空匹配;二是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优惠套餐激发车主参与意愿,同时提升停车场经营效益,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接下来,相关部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鹭湖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让更多停车位实现共享,同时打破数据壁垒,在区级层面建设数字化停车平台,并利用规模化优势为市民降低停车成本,真正以“数字”效率来体现“共享”温度。
龙华新闻评论员 胡铂洋